 |
朱氏敦篤堂大宗祠,又名竹根山祠堂 |
地理位置:博白縣東平鎮(zhèn)富新村屋角頭 |
|
簡介:
朱氏敦篤堂大宗祠,又稱為竹根山祠堂,坐落在今東平鎮(zhèn)富新屋角頭村(清代屬陀角堡衙前村)。
朱氏大宗族的門聯(lián)為:“紫陽世澤;沛國家聲!
此聯(lián)為頌揚(yáng)祖德宗功。上聯(lián)的“紫陽世澤”,指南宋著名的哲學(xué)家、教育家朱熹的世澤。朱熹在明清兩代被提到儒學(xué)正宗地位,為我國后期儒學(xué)的集大成者,他的父親朱松曾讀書于安徽歙縣城南紫陽山,后來朱熹自己號稱“紫陽先生”。下聯(lián)“沛國家聲”, 是指朱氏起源于世家聲望。沛國,郡國名。漢高帝改泗水郡置沛郡,轄境相當(dāng)于今安徽淮河以北,西肥河以東,河南夏邑、永城及江蘇沛、豐等縣地。
神主寢堂的橫匾上書“源遠(yuǎn)流長”。
楹聯(lián)有:
“追思祖德,承前啟后,敦宗睦族,沛國家聲遠(yuǎn);懷念宗功,繼往開來,篤慶錫光,紫陽世澤長!
“念前人創(chuàng)來維艱,毋臺毋荒,共展孝思光前緒;看今日統(tǒng)垂可翼,克勤克儉,好將步武振徽猶!
《朱氏族譜》載該宗祠之建置時間為:明弘治二年(1489年)建;清康熙甲戌三十三年(1694年)立宗祠。乾隆甲戌十九年(1754年)重修;道光庚寅十年(1830年)增修;清咸豐五年(1855年)被燒毀,咸豐辛酉十一年(1861年)重建。其建置的歷史已有500余年。
更為難得的是,朱氏大宗祠居然還保存了一塊清代乾隆三十三年(公元1768年),協(xié)辦大學(xué)士陳弘謀題寫的牌匾,上書“敦篤其昌”四字。并題寫門聯(lián)云:“敦本睦族,篤慶錫光”。書法豐肌勁骨,莊嚴(yán)秀麗。
2022年修繕。
2020年至2022年期間,由沙河里旺朱海鋒等帶頭,對敦篤堂朱氏大宗祠進(jìn)行了大規(guī)模的擴(kuò)建修繕,門前廣場增加5300平方米的停車場。準(zhǔn)備建立嶺南朱子文化園,朱洪珍、朱玉仙、朱錫昂、朱光、朱映光、朱達(dá)禮紀(jì)念室等,把大宗祠建成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傳承基地,紅色文化基地。
祠堂個人捐款功名冊(1000元以上)點擊下載捐款表文檔。
祭祀日
春祭日農(nóng)歷2月16,秋祭日8月16。需要到大宗祠祭祀的宗親,請在祭祀日的9點鐘以前,到達(dá)大宗祠報到。 |
 |
|
|
博白朱氏大宗祠敦篤堂修繕籌備委員會 |
總指揮:朱小林 |
副總指揮:朱汝云、朱懋保 |
主任:朱海鋒 |
副主任: |
朱其松、朱武、朱俊鋒、朱冠興、朱四新、朱春榮、朱國勝、朱崇鋒、朱詠、朱明峰、朱汝龍、朱儒春、朱光政、朱榕、朱蒂瑾、朱其斌、朱春貴、朱光團(tuán)、朱光寧、朱其漢、朱懋松、朱茂寶、朱汝力、朱文生、朱其強(qiáng)、朱懋輝、朱懋國、朱其忠、朱毅、朱輝、朱光妥、朱其南、朱林、朱小松、朱汝純、朱汝郁、朱統(tǒng)標(biāo)、朱其海、朱汝欽、朱懋桂、朱其賢、朱光秀、朱庭、朱軍勇、朱光昌、朱報留、朱東、朱少波、朱其勇、朱官同、朱理發(fā)、朱光權(quán)、朱汝奎、朱劍、朱偉華、朱奕州、朱其生、朱懋福、朱其光、朱其平、朱光忠、朱其輝、朱永恒、朱汝雄、朱松、朱光威、朱革秀、朱廣平、朱汝樹、朱天林、朱其軍、朱君、朱偉鋒、朱宇云、朱汝新、朱其學(xué)、朱其桂、朱偉雄 |
秘書處:秘書長、朱冠興、朱明峰、朱統(tǒng)標(biāo)、朱林、朱其漢、朱汝郁、朱汝洪、朱汝琪、朱劍橋、朱其春 |
宣傳部:朱詠、朱其漢、朱統(tǒng)標(biāo)、朱林、朱汝郁、朱峻峰、朱春貴、朱其學(xué)、朱其義、朱光團(tuán)、朱天林、朱偉華、朱文強(qiáng)、朱東、朱其武、朱輝、朱懋松 |
財務(wù)部:朱四新 |
會計:朱明峰、朱懋媛 |
出納:朱崇鋒 |
財務(wù)監(jiān)管人員:朱武、朱其松、朱明峰、朱海鋒、朱汝龍、朱茂寶
資金管理賬戶有6個財務(wù)監(jiān)管人的短信提醒 |
總監(jiān)事長:朱武、朱其松、朱汝云 |
基建部監(jiān)事:朱俊鋒、朱其松、朱國勝、朱光南、朱汝欽、朱其強(qiáng)、朱懋輝、朱崇鋒、朱偉雄 |
規(guī)劃設(shè)計:朱其松、朱四新、朱林、朱其漢、朱峻峰、朱懋南 |
后勤部:朱明峰、朱詠、朱崇鋒、朱汝欽、朱曉東、朱耀華 |
顧問團(tuán):朱光恒、朱光葳、朱光芬、朱汝棟、朱偉東、朱少建、朱明、朱其鄰、朱其裕、朱曉東、朱光冀、朱光沛、朱燕南、朱穗風(fēng) |
理事會成員:朱光沂、朱汝庚、朱福東、朱汝萌、朱汝源、朱其勝、朱常青、朱其新、朱汝彪、朱其龍、朱海強(qiáng)、朱其才、朱其岳、朱其達(dá)、朱懋東、朱其旺、朱光明、朱汝康、朱其澤、朱海松、朱光彬、朱其光、朱小松、朱光普、朱懋萱、朱汝聰、朱其桂、朱汝文、朱光昌、朱汝彪、朱天生、朱文強(qiáng)、朱懋廣、朱懋勇、朱懋平、朱懋軍、朱群貴、朱汝河、朱春明、朱曉東、朱其斯、朱懋衛(wèi)、朱其南、朱懋誠、朱其明、朱畝桂、朱汝仁、朱汝茂、朱光旺、朱為東、朱光鋒、朱汝奎、朱琳、朱光葳、朱汝富、朱光琳、朱汝勇、朱海泉、朱林、朱汝晉、朱汝賢、朱振華、朱其新、朱茂福、朱光梋、朱其林、朱汝運(yùn)、朱其順、朱其武、朱汝偉、朱其上、朱文福、朱其財、朱海泉、朱其雄、朱劍雄、朱偉林、朱其訓(xùn)、朱峰、朱廣朋、朱金華、朱春華、朱覺鋒 |
|
點擊下載倡議書、修繕捐款表 |
|
重修大宗祠碑記 |
蓋聞族有譜則孫枝繁衍而不亂,家有乘則蒸嘗祠宇始可征。此文以稽前獻(xiàn),以傳后之義也。我始祖教諭①公,於明弘治間由江右⑩宦游遷博,迄今十有余代矣,家譜流傳,代累備記。嘉慶癸亥(1803年)冬,潛庵②侄官湖北,才較閱編次,捐俸而付之梓,其中條款事宜無容擬議。惟蒸嘗雖無萬千之繁,祠宇雖無輪奐之美,而后人增益重修,誠不可略,然而弗載也。其在蒸嘗。始祖之牲儀乃老宗祠兩房各辦而同祭,功德祖之牲儀,祇功德祖之后輪辦以特祭,其余各房無與焉。祀田坐衙前黃竹坑等處,共租一百二十余石。朱簡心③戶糧米一石二斗,朱明顯④戶糧米一石六斗,其在祠宇前。雖有基未經(jīng)創(chuàng)建。迨我七世公瑾⑤公,於康熙三十三年(1694年)深水源木本之思,倡率而董其事,族內(nèi)盈余者則勸勉捐題,而祠宇之規(guī)模始就。但世遠(yuǎn)年湮,風(fēng)雨頹壞,爰於道光己丑歲(1829年),超⑥與長房宗璆⑦在祭祀時,合族公議重修之舉。以是經(jīng)始於庚寅(1830)年八月乙日酉時,行墻梁,落成於癸巳(1833)年四月乙日午時入火座,越四春秋,共費(fèi)一千七百余金。長房⑧僅出其一,二房⑨則有其二。至若門樓火廚二進(jìn)來兩大房,共造倉房三間,系功德公之后買地自造,以便春秋寢處貯谷之用。凡此皆超⑥所身經(jīng)其事者。故原始要終以志之,俾后人咸知,蒸嘗祠宇之所,自與管理,更修者有所稽焉。是為記。
道光三年(1833)癸巳歲桂月谷旦。
十世孫衍超⑥敬書。
注:
①教諭,始祖洪珍公,江西安遠(yuǎn)人,定居博白前任過靈山縣教諭(相當(dāng)于現(xiàn)在的教育局長)。
②宗騰,字彤日 號潛庵,茂山十一世祖。潛庵②侄官湖北。才較閱編次:族侄潛庵在湖北當(dāng)官,才開始較對編修(族譜)。
③約禮,字簡心,六世祖。
④四世祖,明顯公。
⑤之玿公,字公瑾,大和祠二房七世祖。
⑥即衍超公,玉貝沖、上垌村之十世祖。
⑦宗璆,官塘坡之十一世祖。
⑧長房,廉公房,即三世祖廉公之后裔。
⑨二房,明公房,即三世祖明公之后裔。當(dāng)時尚未找到旺公房,所以廉公房為長房;后旺公房回歸大宗祠,旺公房確定為長房。
- 江右。若指長江之右,則為江南;可能是說江西位于長江之南,可通;也有可能是說朱柏廬(《朱柏廬儒治家格言》)。
- 家有乘則蒸嘗祠宇始可征:乘:即承、傳承;始:才;家族有傳承那么宗族祭祀、議事的祖廳祠堂才可以進(jìn)行、沿續(xù)。
- 稽:考證、依據(jù)。
- 於:于、在的意思。
- 俸:即俸祿,即現(xiàn)代的薪資之意。
- 奐:與輪相合即美輪美奐的意思。
- 弗:沒有。
- 牲儀:即祭祀用品,祭祀所用的東西。
- 祇:只是。
- 迨:至、到。
- 世、代:宗族世代的排敘,對已故者稱世,仍存活者稱代,如我祖父(爺爺)已故世,故稱十六世祖(孫),而我父親尚活于世,故稱十七代,以此類推。
- 倡:提儀、倡儀。
- 湮:埋沒、消失。
- 爰於:才在。
- 共費(fèi)一千七百余金:全部花費(fèi)了一千七百多圓。
- 門樓火廚:即門樓和廚房 。
- 寢處貯谷:寢,休息、睡覺,其意為休息和貯放谷物。
- 俾:給、使 。
- 蒸嘗祠宇:宗族祭祀、議事的祖廳祠堂 。
- 道光三年(1833)癸巳歲桂月谷旦:道光三年,即按公歷為1833年、按農(nóng)歷則為癸巳年;桂月:應(yīng)是農(nóng)歷八月。
- 來源:民國36年族譜,第89頁。
|
|
重建大宗祠碑記 |
我族大宗祠初建于康熙三十三年(1694)甲戌。一修於乾隆十九年(1754)癸酉。再修于道光十年庚寅(1830),其間善始善終。前人備載家乘,固無俟椿①之贅言也。惟是咸豐初年(約為1851年至1855年),吾鄉(xiāng)多故,雖王章彪炳,而土匪鴟張,越至乙卯,族庭猝爾遭殃,祠宇蕩然盡廢。時椿①出守滇南,逖聽之下,憂心如焚。聞族中父老子弟,或抱遺器而興悲,或撫前型而感奮。禮經(jīng)云,有焚其先人之室而三日哭者。蓋發(fā)于至情也。奈兵燹屢經(jīng)瘡痍,未起家居者已離居,蕩析宦游者,更滯跡浮沉。椿①棒檄戎行,適際時艱,遂至鄉(xiāng)音隔絕,迨同治辛未,獲以原品歸休。回憶離家已一十七載,恨老成之,俱謝幸遵守之有人。壬申春祭敬謁祖祠,仰見祠宇聿修規(guī)模具壯。雖無翚飛鳥革,然亦樸固渾堅。先人之靈爽式,憑后裔之趨蹌是賴,椿①為之心悅而眉舞者久之,瞻拜之余,環(huán)顧族人,細(xì)詢顛末,僉曰是舉也。明照②、韻林③、文圃④、樸齋⑤,諸公所常感慨系之,而欲與族眾急急為者,惟當(dāng)多難之秋,事與心違,故屢議而猶有待嗣,於咸豐辛酉年,獻(xiàn)廷⑥叔,慕南⑦叔,與卓嵐⑧叔,痛前人創(chuàng)立之已空愴,今日對越之無,自遂力肩其任,并得芝堂⑨叔、廣亭⑩弟等贊襄。其間,為了由是按名發(fā)薄,諏吉興工,凡捐項一交芝堂⑨叔存發(fā),一交慕南⑦叔存發(fā),所以闔族皆踴躍樂輸。長房得錢? 千,二房得錢? 千? 百,依數(shù)催收,隨時措辦。先擇於辛酉年九月念一寅時行墻陞梁,后擇於同治乙丑年二月二十一日午時入火陞座。自經(jīng)始以至落成一切指顧周詳安排停當(dāng),諸凡工料俱卓嵐⑧叔,廣亭⑩弟親手經(jīng)理,通計共費(fèi)銅錢? 千? 百余貫。除收兩房捐簽外,尚欠支錢? 百 千文,皆將二房蒸嘗租支楚。所建祠宇地基及大門樓火廚倉房,皆仍舊址,惟二座門前多買地數(shù)丈,新起照墻,比前稍為寬暢,右邊又買地一幅,新添土屋三座,連廊壹拾三間,悉屬公買仝豎,以便族人遞年祭期寢處,幽有以妥 先靈明有以洽宗族,此固斯時之深幸抑,亦后日之宜傳是不可無以志之也。椿①年屆耄期,敬恭桑梓,靜聆諸語,悲喜交乘,竊嘆諸族長不虞艱險,不憚辛勞,毅然興復(fù)宗祠,歡聯(lián)族黨,誠以尊祖愛親之義,與夫敬宗睦族之情,大有系焉。凡我族姓,更宜體仁人孝子之心,而世世守之,以光前烈,以裕后昆,是又椿①之所厚望也。遂盥手濡毫而為之記。
同治十一(1872)年歲次壬申仲春月吉旦,
十三世孫慶椿謹(jǐn)書。
注:
①允來,官名:慶椿,良產(chǎn)頂之十三世祖。②德亮? 字明照,三清大垌坪十二世祖。③德鉠? 號韻林,積谷垌十二世祖。④德萃? 號文圃,三清村清湖老屋十二世祖。⑤德華? 字樸齋,綠榮化元山十二世祖。⑥德修? 字獻(xiàn)廷,三清大屋十二世祖。⑦德棠 ?字慕南,大車新城十二世祖。⑧卓嵐,未有資料。⑨德沅? 字芝堂,連塘大坡、火甲車田十二世祖。⑩允普? 字廣亭,綠榮化元山十三世祖。
來源:民國36年族譜,第91頁。
俟:等待 。
吾鄉(xiāng)多故:我的家鄉(xiāng)變故較多。
鴟張:即囂張的通假字。
越至乙卯:到了乙卯年間。
猝爾:突然。
焚:焚燒、燃燒。
或撫前型:前型:與遺器相對應(yīng),都是前輩下來的東西;有的人撫摸著前輩遺留下來的東西。
逖聽:聽說、聽到。
聞族中:聽聞宗族里面。
奈:奈何、無奈。
蕩析宦游者,更滯跡浮沉:滯:停滯、停止;為了(追求)仕途的人,更是沉緬(徘徊)無前。
檄:檄文,即為了某事而作的倡議、號召方面的文章,相當(dāng)現(xiàn)代的倡議書。
適際時艱:剛好遇到困境的時刻(時候)。
迨:到了。
俱謝幸:幸得、值得慶幸的。
聿修規(guī)模具壯:修建的規(guī)模都很壯觀。
然亦樸固渾堅:但是也渾然樸實堅固。
蹌:指走路不穩(wěn)的樣子;蹌蹌:指行走合乎禮節(jié);踉蹌:險些跌倒;這里應(yīng)時蹌蹌的意思。
詢:詢問。
僉:眾人、大家。
故屢議而猶有待嗣:所以多商議還是要等待后人(解決)。
愴:悲傷、傷感。
自遂力肩其任,并得芝堂⑨叔,廣亭⑩弟等贊襄:自我推薦全力承擔(dān)責(zé)任,并且得到芝堂叔、廣亭兄弟等人的熱心幫助。
按名發(fā)。焊鶕(jù)(登記)名單的(多少)來發(fā)放(登記)薄。
諏:擇取、選擇。
存發(fā):保存和發(fā)放。
闔族皆:整個宗族都。
通計共費(fèi)銅錢? 千? 百余貫:貫:銅錢的計量單位;全部計算一共花費(fèi)了 千? 百貫多銅錢 。
皆將二房蒸嘗租支楚:都是從二房的?嘗田租里支付清楚。
大門樓火廚倉房,皆仍舊址 :大門樓、廚房、倉庫房,都是在原來的地址上。
悉屬公買仝豎:悉:全部;仝:與同字同音同義;全部都是宗族公共的錢款購買、共同所有。
遞年祭期:每年祭祀的時候 。
幽有以妥:很是妥當(dāng)。
有以洽宗族:使得宗族的關(guān)系很融洽(和諧)。
深幸抑:很榮幸。
耄期:耄耋之期,八九十歲的時期。
聆:聆聽,虛心聽取。
竊嘆:(作者)私下感嘆。
歡聯(lián)族黨:歡:歡喜、熱情;黨:共同興趣(愛好);熱情聯(lián)絡(luò)族中熱心族事的人。
大有系焉:有很大的關(guān)系。
以裕后昆:用來富裕后代。
盥:盥洗、洗刷。
濡:濡染、濡濕、濡浸、濡潤,這里也是洗滌的意思。 |
|
重建大宗祠志 |
始祖教諭公祠,於清咸豐辛酉(1861)年,經(jīng)獻(xiàn)廷①、慕南②、卓嵐③諸公,鼎力重建。其間規(guī)劃經(jīng)營建置年月,悉經(jīng)肯堂④公紀(jì)載始末,后之人對越趨蹌,以之尊祖,以之敬宗,以之睦族,胥在是已。惟久歷年所楹櫞剝蝕,使不及時修葺,將無以妥先靈,即無以伸孝享,爰經(jīng)允煐⑤叔、允河⑥叔、慶徽⑦叔、慶冠⑧叔、為澍⑨侄,偕畛⑩協(xié)辦妥商,將祖堂兩楹改建磚拱門樓,仍照舊式,雖無翚飛鳥革之華,亦具樸素渾堅之體,先靈憑爽,后昆駿奔,廟貌重新,世傳勿墜是役也。錫薰⑾兄、錫琨⑿弟董其事,於丁巳六年九月初四日起工,至己未年二月工竣,共用錢三千貫七百有奇,長房春祭支錢六百七十七千文,二房春祭支錢一千三百五十四千文,秋祭支錢四百千文,余則長房來錢三百千文,即由二房之各房補(bǔ)足其數(shù)。仰見祠宇鞏固,規(guī)模宏偉,於追源報本之詣,庶不悖歟?!尤望族姓子孫,優(yōu)然愾然,時以祖宗之心為心,以揚(yáng)先烈,以貽后來,豈不懿歟?!爰濡筆而為之記。
中華(民國)十五年(1926年)春月,
十四世孫錫畛⑩謹(jǐn)節(jié)。
注:
①德修,字獻(xiàn)廷,三清大屋十二世祖。②德棠,字慕南,大車新城十二世祖。 ③卓嵐,未有資料。④允來,官名? 慶椿? 字惠然號肯堂。 ⑤允煐,字俊卿,大車新城十二世祖。 ⑥允河,字鏡泉,楓木老城十三世祖。⑦(允)慶徽? 字慎恒,沙河玉貝沖十三世祖。 ⑧允江,官名慶冠? 字子正? 號章甫,黃竹塘十三世祖。⑨為澍,字溥丞? 號霞蓀,茂山。 ⑩錫畛,字紹田清,連塘大坡、火甲車田十四世祖 。⑾錫薰,茂山馬賀嶺。⑿錫琨,字紹軒,楓木塘心。
來源:民國36年族譜,第93頁。
悉經(jīng)肯堂公紀(jì)載始末:紀(jì)載:記錄;從開始到結(jié)束都是由肯堂公負(fù)責(zé)記錄。
睦:和睦。
胥:全、都。
楹櫞:楹:柱子、門柱;泛指房屋的門柱、行條。
將無以妥先靈:將會使祖先的靈魂得不到安妥。
伸孝享:伸張孝敬祖先(的道義)。
先靈憑爽后昆駿奔:祖先的靈魂有所依靠舒服,后人奔向非凡的前程。
庶:幾乎、還有什么。
歟:感嘆詞:呢、嗎。
追源報本之詣:追索本源、報效祖宗的宗旨。
愾:太息的意思,愾然:感嘆的樣子。
爰:于是。 |
|
大宗祠崇祀功德祖補(bǔ)志 |
我敦篤堂大宗祠上座左廳,特設(shè)功德祖神座,中祀五世祖素我⑦公,為功德公,依序奉七世祖公瑾①、瑞生②公左右,配享宗功浩蕩,祖德巍峨。前人之俎豆,惟馨後嗣之趨蹌,是式蓋有由來矣。
僅按家譜記載,素我⑦公忠厚傳家,手置產(chǎn)鉅萬,常以詩書督責(zé)子孫,思續(xù)江右⑥家聲於博。今老宗祠立為功徳公,百世不遷。公瑾①公創(chuàng)立大宗祠,置祀田,修族譜,立家訓(xùn),以教族人承先啟后,惟公有焉,入功德祠內(nèi)配享。瑞生②公倡建宗祠,置蒸嘗,修族譜,續(xù)家訓(xùn),其於祖宗墳?zāi),世近者筑灰,世遠(yuǎn)者豎碑,俾后人得所據(jù)焉,洵有功於宗祖者也,入功德祠內(nèi)配享。
溯自始祖教諭公,由江右⑥安遠(yuǎn)肇遷於博,初傳五代,草創(chuàng)未久,筆路藍(lán)縷,至素我公乃克倉箱千萬,富而好禮,發(fā)揚(yáng)光大,蔚成開族之業(yè),傳曰自他,有耀五世其昌,公實有焉,再二傳而至七代,維時代數(shù)未遠(yuǎn),人數(shù)未多也。公瑾①、瑞生②公,高瞻遠(yuǎn)矚,式廊宏模,乃為建祠墓,置蒸嘗,修族譜,立家訓(xùn),實奠吾族昌熾之基。詩曰,詒厥孫謀以燕翼,子語曰:“慎終追遠(yuǎn),民德歸厚”,兩公兼有焉。功德祖既懋功懋德,佑啟我后人迄今,春秋匪懈享祀不忒,蓋亦崇德報功之意云爾。
夷考吾族祀奉功德祖,前人意念,精誠靡有遺濫,振古如茲,今后仍謹(jǐn)遵前規(guī),毋稍濫越,合族崇祀,百世不遷,永著定典。
本屆續(xù)輯家譜,為鉁③兄承族眾舉任主修。錫炤④伯與諸老成賢達(dá)董其事,松⑤參與是役,撰輯編校,樂觀厥成,嘗檢點陳篇遺訓(xùn),益念祖德宗功,謹(jǐn)商同族長意表而出之,俾后人不忘祖先艱難締造,其各知所,勖勉焉。
十五代孫為松⑤謹(jǐn)識。
注:
①之玿,字公瑾,大和祠二房七世祖。 ②之祥,字瑞生,茂蓮祠五房七世祖。 ③為鉁,字映光,昌穆莊嶺脛祖。 ④錫炤,未有資料。⑤為松,字夢候,居茂山。 ⑥江右,若指長江之右,則為江南;可能是說江西位于長江之南,可通;也有可能是說朱柏儒(著有《朱柏廬治家格言》等勸世名篇)。 ⑦明顯 字素我,五世祖。中祀五世祖素我公:素我:是我們博白朱氏五世祖的名諱;中間祀奉的是五世祖素我公。
來源:民國36年族譜,第95頁。
後嗣:后代子孫。
由來:傳承、傳統(tǒng)。
鉅:同巨,巨大。
思續(xù)江右家聲於博:相要在博白沿續(xù)江右朱家的聲望。
置祀田:添置祭祀祖宗的田產(chǎn)。
洵:實在。
至素我(明顯,五世祖)公乃克倉箱千萬:克:攻克、得到;倉箱:倉庫和箱子,意指糧食和錢財;到素我公的時候,就得到數(shù)以千萬的糧食、錢財。
蔚成開族之業(yè):成就了蔚為壯觀的開族事業(yè)。
傳曰自他:從其他地方(人)的傳說。應(yīng)是“傳曰至他”:傳說到了其他地方,即:成了世上的傳說。
維時代數(shù)未遠(yuǎn):維:語氣助詞;時間、世代的數(shù)量還沒有很遠(yuǎn)。
式廊宏模:與“高瞻遠(yuǎn)矚”為駢句,為走廊規(guī)劃了宏大的模式,均為目光遠(yuǎn)大之意式廊宏模。
昌熾 :熾:熾熱、盛大;昌盛。
詒厥孫謀以燕翼:詒:贈與、給與;厥:其、他、他的;燕翼:善為子孫后代謀劃;該句之意為:給他的子孫后代的發(fā)展做了很好的謀劃。
懋:大。
匪懈:沒有懈怠、沒有怠慢。
不忒:忒:太、過分:不過分、不特殊。
夷考吾族:夷考:考察;考察我們宗族。
靡有:沒有。
前規(guī):前人的規(guī)定。
毋稍濫越:不要有稍微的泛濫和超越;其意為嚴(yán)格遵守。
永著定典:永遠(yuǎn)作為固定的。
為鉁兄承族眾舉:承:承擔(dān)、得到;舉:舉薦、推薦;族兄為鉁得到全族人的推薦。
益念:益:日益、更加;更加思念。
謹(jǐn)商同族:謹(jǐn)慎地與全族人協(xié)商。 |
|
捐置大宗祠秋祭蒸嘗,并八、九、十世祖神位碑記 |
嘗聞宮室將營宗廟,必須立祭器,常設(shè)田祿,尤貴多儲,凡以妥先靈,即以明祀事典至鉅也。吾族大宗祠至三世系衍兩房,長房祀租數(shù)十石,二房祀租百余石。每春秋二時,兩房同祭異宴,由來既久,至其中本末源流,以及遞年辦祭管理等事,載在家乘,編於十世鏡亭①公之考據(jù),與霞軒②公之記實,靡不詳明矣。惟宗祊祀產(chǎn)無多,而族黨人丁益眾。自咸豐十一年,歲在辛酉,重建祖祠,聿新廟貌,雖可稍慰先人,猶未盡愜眾志,謂俎豆不備無以薦馨香也,謂物儀不豐無以廣惠澤也。爰於祖祠入火神位座之日,德棠③、德恒④等,敬集族眾謀增蒸嘗,僉曰:蒸嘗固所應(yīng)增,祖德尤宜追報,我族之興也,至九世十世發(fā)祥,始著云礽蕃衍,請將此兩代祖先神位進(jìn)列大宗,并虔崇祀,即令各后裔,念垂創(chuàng)詒謀之澤,展愛親敬祖之情,既萃十世於同堂,又益千秋之祀產(chǎn),兩美并舉,不亦善乎?!眾皆翕然。遂囑德沅⑤、允普⑥董其事,由是按支分派,量力簽題,殷實者一家捐百千不為多,貧薄者每名定二千以為準(zhǔn),總計共捐得銅錢一千二百余貫,現(xiàn)買祀租? 石? 斗? 升,田丘土名坐落? 等垌兜,載? 戶民,米? 斗? 升,於是公議,遞年春祭,則將向日蒸嘗照前辦理,遞年秋祭乃將新捐蒸嘗特行辦理,一則兩房共祭而駿奔,一則合族聯(lián)捐以燕饗。故秋祭與春祭祀典則同,而事宜不相襲焉。此皆準(zhǔn)情以合愛,酌理以相親者也。凡我宗盟,嚴(yán)嚴(yán)翼翼,顧乃蒸嘗,肅將湮祀,則所謂愛親敬祖者,固於是乎,在所謂敦宗睦族者,亦於是乎,在豈不懿歟?
同治乙丑年(1865)八月吉日
十二世孫德棠③薰沐敬書。
注:
①鏡亭,未有資料。 ②衍超,字靜遠(yuǎn),號霞軒,玉貝沖十世祖。 ③德棠,字慕南,大車新城十二世祖。 ④德恒,字久成,三清村十二世祖。 ⑤德沅,字芝堂官名文俊,連塘大坡、火甲車田十二世祖。⑥允普,字廣亭,綠榮化元山十三世祖。
來源:民國36年族譜,第97頁。
捐置:捐贈添置。
秋祭蒸嘗:秋季祭祀蒸嘗。
三世系衍兩房,長房祀租數(shù)十石,二房祀租百余石:石:量詞,十斗為一石,約為現(xiàn)在的一百二十市斤;第三世衍繁分發(fā)出兩房人,長房祭祀祖宗的谷租有幾十石,二房祭祀祖宗的谷租有一百多石。
兩房同祭異宴:兩房人共同祭祀祖先,但各自進(jìn)行宴食。
遞年辦祭管理:每年辦理祭祀。
家乘:族譜的別名。
祀產(chǎn):祭祀祖宗的田產(chǎn)。
聿:古漢語的助詞,用在句首或句中。
愜:愜意、滿意。
爰於:于是在。
虔:虔誠。
敬集族眾謀增蒸嘗:嚴(yán)肅地召集族中眾人謀劃增加蒸嘗。
尤宜追報我族之興也。
即令:即使、即便。
念垂創(chuàng):記住初始創(chuàng)業(yè)。
展愛親敬祖:展:展現(xiàn)、體現(xiàn);體現(xiàn)友愛親人孝敬祖先。
萃:會萃、聚集。
囑:囑付。
由是按支分派:于是按照房頭支脈來分類。
殷實者一家:家庭生活富裕的每家。
現(xiàn)買祀租:現(xiàn)在購買了祭祀(祖宗)的租田。
田丘土名:田塊的名稱。
垌:田垌。
新捐蒸嘗特行辦理:新捐獻(xiàn)的蒸嘗款物另行辦理。
湮祀:湮:湮沒、湮滅、湮塞;湮祀則是古代祭天的一種儀式,這里指祭祀祖先。
敦:敦厚、敦實。
懿歟:懿:美好;歟:感嘆詞,嗎。 |
|
應(yīng)貴公后裔捐資附入大宗祠春祭蒸嘗志 |
嘉慶十一(1806)年,應(yīng)貴①裔孫殿瑫②、殿玙③,與伊一房叔侄共捐銅錢二十千文,幫貼入素我公后,捐祭始祖衙前祠堂祀租,以內(nèi)為周年祭祀之資,經(jīng)手收錢人衍愷④、衍敬⑤、宗忻⑥,暨眾叔侄等。當(dāng)祠堂立有合同二張為據(jù),嗣后祭祀時,燈草垌叔侄皆得與祭飲福,然亦不得藉稱有分,同管同分,年遠(yuǎn),祠宇破壞,更當(dāng)同心捐資修整。茲當(dāng)光緒十六年增修族譜之時,允煐⑦暨眾等,已將合同看明,節(jié)錄大略附入譜內(nèi),俾后人有所考焉。
十三世允煐⑦謹(jǐn)識
注:
①應(yīng)貴,燈草垌四世祖。②殿瑫,燈草垌九世祖。③殿玙,燈草垌九世祖 。④衍愷,字希仁,松山村社坡城肚十世祖。⑤衍敬,三清清湖十世祖。⑥宗忻,樟木科、付新屋角頭十一世祖。⑦允煐,字俊卿,大車新城十二世祖。
來源:民國36年族譜,第99頁。
內(nèi):納的通假字;納入。
暨:和、及、與。
茲當(dāng):現(xiàn)在是。 |
|
重立祖牌志 |
我大宗祠之創(chuàng)立,始建于康熙三十三年(公元1694),七世祖之玿、之祥二公主其事。嗣后幾經(jīng)修繕,歷代嘗稍懈,蓋不如此,不足以追思始祖教諭公之勛勞,續(xù)先人之遺志也,鄉(xiāng)者,世事滄桑,年遠(yuǎn)失修,祖宗牌位損失殆盡,追念木本水源,愧對先人意旨!裔孫光烈、光耀、光鏞、汝昌、汝杰、汝強(qiáng)、汝仁、其才等,首倡召集各房代表,籌集資金,延聘鳩工修茸,重新鐫刻祖牌。工程已峻。十八代孫其軍擇吉于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十二日卯刻奉祖高陞寶座。從(以?)茲先靈有托,湮祀昌隆,千年萬代,永垂無疆!爰為志。
公元一九九三年
十七代孫汝杰謹(jǐn)識。
來源:1993年族譜,第24~25頁。
鄉(xiāng)者:向者,過去的時候 |
|
大宗祠始建、修繕紀(jì)事 |
年份 |
工程項目 |
主持人 |
1694年,康熙三十三年 |
始建 |
之玿、之祥 |
1754年,乾隆十九年 |
重修。因年久失修 |
未見記載 |
1806年,嘉慶十一 |
應(yīng)貴公后裔捐資附入大宗祠 |
殿瑫、殿玙、衍愷、衍敬、宗忻、允煐 |
1830年,道光十年 |
重修。因年久失修 |
宗騰、衍超、宗璆 |
1861年,咸豐辛酉年 |
重修。因匪盜損壞 |
允來、德亮、德鉠、德萃、德華 、德修、德棠、卓嵐、德沅、允普 |
1865年,同治乙丑年 |
置八、九、十世祖神位 |
鏡亭、衍超、德棠、德恒、德沅、允普 |
1926年,民國十五年 |
重修。因年久失修 |
德修、德棠、卓嵐、允來、允煐、允河、慶征、允江、為澍、錫畛、錫薰、錫琨 |
約1947年 |
祀奉功德祖之玿、之祥 |
為鉁、錫炤、為松 |
1987年 |
重立祖先排位。因文革破壞,祖宗牌位喪失 |
光烈、光耀、光鏞、汝昌、汝杰、汝強(qiáng)、汝仁、其才 |
|
以上資料來源于朱氏敦篤堂族譜,民國36年版本,1993年版本。
由東平雙垌朱小榮、龍?zhí)短m頭塘朱其煥,加標(biāo)點、改編、注釋。 |
|
回主頁 |